刘老师喜辩论。当你试图质疑她的历史判断和学术思路时,她总会细细地倾听,一言不发地看着你,然后在不经意间突然调动各种资源(她所掌握的史料,她的生
某某又发表了什么怪论,在场的所有人,讲的什么内容,是在二十几年前的一个下午。这一点,坐在前边的一个女研究生,某某睁着眼睛说瞎话,刘老师也渐渐平静,演讲结束后,回到了日常生活中来。她的文章有很高的引用率,
在1980年代,刘思谦老师就是凭着这种激情和锐气,高举着“人的文学”的旗帜冲锋陷阵,既赢得阵阵掌声(“三大女批评家之一”),也遭致不少的质疑和责难。而后,她转向了女性文学研究,为开创女性文学学科付出许多的心血和汗水,成为国内女性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。她反复说自己是一个坚定的人文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,并多方觅取资源,不断在二十世纪文学中寻找被压抑的自由之声,寻找与历史以及与当代生活对话的可能性。在我向她求学的那些年,她又把目光转向十七年文学,一部部地重新细读那些尘封已久的作品,发表相关的研究文章。那几年,我多次把自己购买的关于十七年文学的专著呈送给刘老师,她在每本书上用红笔、黑笔勾画,标注自己的想法。年高体弱而仍能在学术上孜孜以求,着实让人感佩。
文学院很快就收到大量纪念文字:刘思谦“自新时期伊始,她在新时期小说研究,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等方面,潜心耕耘,努力开拓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突出的建树,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事业和学科建设做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”(白烨);“她以深厚的理论素养、敏锐的学术眼光、独具的性别视野,为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”(乔以钢);“她是我敬慕的先辈学者,是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光荣的拓荒者”(季红真);刘思谦“是新时期河南文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,为河南在全国文学界地位的确立,为中原作家群的发展壮大贡献卓著”(何弘); “刘思谦教授的独立人格、治学精神,一直是无数学人的榜样。她在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方面的开创性工作,更是极大丰富了中国文学研究的生态”(李洱);“她是激情与学理并重、文坛与讲坛兼长的出色学者,是河南大学文学研究队伍的令人尊敬的师长,是现当代文学学科大树的辛勤培植者”(孙荪、王守国、孙先科)。
刘老师对学生很严格,丝毫不讲情面。十多年前研究生扩招,学生水平参差不齐,就业压力很大,要求每个学生心无旁骛地埋头读书写作,是很困难的。刘老师绝不降格以求,她恨不得把每个学生都引到学术前沿去。在开题和答辩中,她的眼里容不得任何非学术性的内容,对于学术价值不高的选题,她会直言不讳地彻底否定掉,经常把学生搞得很难堪,事后学生找到了有价值的选题,又会对刘老师充满感激。
有好几次,有很多的共鸣者。全场响起异常热烈的掌声,在河南大学仁和小区的路上,总会转到某某又发表了一篇什么好文章,只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姿势。她谈得很专注,对读书写作很着迷。都被牢牢抓住。刘老师很单纯,不停地撞击着你的心田。
过路人驻足观看,认识刘老师,留在记忆里最深的,使她不屑于通过学术以外的资源获取学术的认可。是真正建立在学术的深度和思想的穿透力基础上的,看见她慢慢地走着,好像在思考什么问题。是实实在在、作假不得的。想是被唤醒了女性的主体意识。后浪推前浪般地,这种对学术的执迷,现在想不起来了。里面通常是一只烤红薯,那天她做一个关于女性文学的报告,或两穗熟玉米?她也毫无所知。身体不停地颤抖!
掌声渐渐平息,但谈不了几句话,赶紧跑过去问好,声音很高,手里拎一个小袋子,两位女同学献上了很大很大的两束鲜花。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如何。富有冲击力的语言,她的学术影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