碳达峰背景下钢铁工业发展形势及应对碳达峰 产业发展 国际背景

一是确保降低钢材需求。一要确保我国钢铁工业粗钢产量的降低。工信部强调,从2021年起,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,坚决压缩粗钢产量,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。钢铁工业应贯彻落实政策要求,严控产量增加。二要增加高端钢材使用量。增加对高强高韧、耐蚀耐磨、耐疲劳、长寿命等钢材的使用量;在满足用钢产品使用要求基础上,实现结构轻量化设计、轻量化材料、轻量化制造技术集成应用;提高钢材成材率,优化钢材回收利用系统。

二是加大废钢资源利用。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短流程工艺吨

将成为钢铁工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,应及早谋划,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线次提到 “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”,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,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途径。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。

一是钢铁企业低碳发展水平参差不齐。我国钢铁企业数量较多,具有冶炼能力的企业达500多家,结构、水平差异较大,加之钢铁工业碳排放机理复杂,钢铁工业推进碳减排的能力建设有待提升。二是钢铁企业参与碳市场的能力建设有待提升。目前,碳交易试点的钢铁企业积累了一定经验,但碳试点地区的钢铁产能仅占全国16%左右,钢铁工业参与碳市场的基础能力还不足,需进一步提升钢铁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、碳资产管理、碳市场交易等能力。

一是钢铁工业碳排放量较高。我国钢铁工业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业行业,碳排放量占全国15%左右,是落实碳减排目标任务的重要责任主体。面对国家提出的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,钢铁工业减排压力巨大,未来将面临碳排放强度的“相对约束”、碳排放总量的“绝对约束”,以及严峻的 “碳经济”挑战。二是钢铁能源消耗结构高碳化。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不足,钢铁生产以高炉-转炉长流程为主,其中煤、焦炭等化石能源占钢铁生产能源投入近90%,减排难度较大。三是钢铁工业计划提前达峰。目前,生态环境部已启动编制钢铁工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,计划“十四五”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,诸多优秀钢铁企业也在加快制定碳达峰路线图。

突破性低碳创新技术是钢铁工业真正实现大规模脱碳的最重要途径。现阶段虽然国内宝武、河钢等钢铁企业已尝试开展了氢能冶炼等技术的研发示范,但总体我国钢铁工业突破性低碳技术支撑能力仍显不足,绝大多数仍停留在设计研发阶段,尚未形成可工业化、规模化应用的创新低碳技术,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,抢占全球钢铁产业低碳关键技术制高点。

我国在碳达峰方面提出分阶段总目标,包括:在“十四五”深化重点领域低碳行动,进一步强化工业、建筑、交通、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低碳改造力度;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;203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。钢铁工业结合国家低碳目标节点,落实碳达峰目标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,一是“十四五”期间尽早实现碳达峰,二是达峰后碳排放实现稳中有降,三是争取实现较大幅度降碳。

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结合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阶段及发展特点,积极应对。应重点开展以下六方面工作推动实现碳达峰。也是碳排放重点行业。充分体现了中国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、推动实现绿色发展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,钢铁工业碳达峰对于我国完成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作用,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之后,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。习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,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

碳达峰背景下钢铁工业发展形势及应对碳达峰 产业发展 国际背景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滚动到顶部